前言: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人社部发〔2025〕13号),授予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荣誉。
孙奇医生
孙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医师,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援藏期间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心血管内科科主任。
2022年7月,孙奇成为中组部和国家卫健委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第八批成员之一,与其他队员一起来到雪域高原,美丽的拉萨,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和生活。
初上高原,在克服了高原反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孙奇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负责CCU的日常诊疗工作,并系统开展了心房颤动及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工作,很多病例均为自治区或医院首例手术。高原特殊的物理环境,对孙奇在内地所积累的医疗经验提出了各种挑战。在2023年3月底,孙奇碰到了一例棘手的病例。
孙奇医生教学查房
68岁的次仁(化名)在2021年曾因急性广泛前壁心梗住院,并在冠状动脉内放了一枚支架。2023年3月,他又出现了胸闷憋气的症状,家人十分重视,迅速将病人送至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入院时情况十分严峻,随时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病房使用了各种对症药物以及电击治疗,仍无法维持病人正常心律。危急时刻,孙奇与科内专家经过多次讨论,权衡利弊,最后决定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交流电的热效应摧毁心脏病灶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的治疗。而对于次仁的这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传统导管消融方法的成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且有较高的风险,一度被视为射频消融的“禁区”。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经导管消融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愈率及有效率明显提高,但因其“难度大、风险高”仍被视为射频消融领域中的高难度手术。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孙奇医生、达娃次仁主任、王芳医师对次仁进行局部麻醉,开展了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术中的三维标测,精确定位病灶后,随着射频电流的释放持续的室速即刻终止,次仁终于转危为安。术后经过数天的心电监测,次仁再无心律失常发作,终于康复出院。
孙奇医生开展专业授课
短短1年,孙奇不仅治疗了各种病情复杂的患者,还感受了藏族同胞们的真诚、热情和朴实。虽然孙奇的援藏时间有限,但这独特的援藏经历是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令人难忘的记忆。即便援藏结束,孙奇医生仍会持续支持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继续为西藏人民的健康服务。
供稿:协和医院、张玲、潘慧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