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陈冯富珍和Bärnighausen在柳叶刀-医科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的演讲摘要

陈冯富珍博士主旨演讲摘要

11月2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第九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从气候危机到全民健康覆盖:挑战与机遇”的主旨演讲,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的联系及其对全民健康覆盖的影响,并提出化挑战为机遇的全局视野和行动策略。

陈冯富珍院长指出,地球这个人类文明的摇篮正经受着深刻的气候变化。以北京为例,这个夏天,人们目睹了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破纪录的高温席卷京城,而后又发生灾害性特大暴雨,一周降雨量可达常年年均降雨量!这不是孤立事件,相反正反映着一系列更广泛的全球气候变化:亚马逊雨林面积缩小、西伯利亚永久冻土融化、青藏高原积雪消退、南极洲西部冰盖消失……截至2023年,在影响地球系统平衡的15个气候临界点中,人类已触发9个,这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导致地球环境发生突变。

气候变化是21世纪的决定性问题。而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气候变量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饮用水、食物和居住地,因此也是公共卫生问题。以传染病为例,气候变化是加剧传染病流行的催化剂,也是加剧慢性病发病的诱因。显然,人类健康与环境和星球健康息息相关。当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在经历这个时代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的威胁。

重大挑战需要重大行动。2015年,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促使各国做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扩大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承诺,促进能源转型,采取切实行动,推动绿色发展。重大挑战需要全球视野。《巴黎协定》不仅是一项保护地球的条约,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条约,在促进全球健康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们需要秉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将人类福祉与星球健康协同发展。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阐释了人类和星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当前的气候危机正是来自自然的警示。它提醒我们,生物的命运、共享的环境和星球的状况之间是深刻交织的,我们必须敬畏这种纽带:它是理解并最终解决气候重大挑战的关键。

紧迫的气候危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全局发展观的重要性:即人类、环境、星球和谐发展的观点。这样的发展观也构成了全民健康覆盖的基本内涵。

陈冯富珍院长指出,全民健康覆盖意味着所有人均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所需的全方位优质卫生服务,而不会造成经济困难。全民健康覆盖涵盖生命全程中从健康促进到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守治疗的一整套基本卫生服务。

全民健康覆盖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概念,更是一个贯穿时间与空间的普遍愿景。该愿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圣贤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既是中国先贤构建的美好社会愿景,也是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全民健康覆盖的理想追求和价值指引。全民健康覆盖确保每个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或经济能力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健康权利。中国正在通过积极的行动迈向“健康中国2030”。然而,放眼全球,全民健康覆盖的愿景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陈冯富珍院长强调全民健康覆盖应采取“医防融合”的综合策略,将治疗和预防的整合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且把预防作为医疗体制的首要保障。

陈冯富珍院长总结到,世界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纵使面临气候变化危机、新发传染病威胁、健康覆盖不足等一系列挑战,我们更要勇敢乐观地迎接挑战。在汉语中,“危机”是一个词,这暗示着危险和挑战,其实也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也鼓励我们: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这些挑战和危机促使我们反思我们与周围环境、生态系统以及星球的关系。这些挑战和危机也敦促我们,将其转化为时代机遇,共同营造一个更绿色、更公平、更美好的世界,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名誉教授Till Bärnighausen教授主旨演讲摘要

11月23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名誉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德国洪堡讲席教授Till Bärnighausen博士,在第九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向‘群医学’理念迈进的七大进展”的主旨演讲,其提出的“七大理念进展”分别为,从病人到人群(Patient to population)、从照护需求到照护层径(Need to cascades)、从单病到共病(Disease to multimorbidity)、从接受到悦纳(Acceptability to desirability)、从观察到干预(Description to intervention)、从临床到社区(Clinical to community care)以及从试验到供给(Trial to delivery)。

Bärnighausen教授在演讲过程中运用了多个生动的试验研究案例来展现群医学七大进展的必要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形象地展示了例如照护层径的具体实施步骤、共病干预的相关案例、社区卫生服务者的培训方法、环境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于人群健康的影响、关于艾滋病预防及治疗的医疗供给方案的深入影响以及如何针对人群需求定制出适合的特定干预措施等等。根据协和医学院的定义,群医学是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群及至人类、众生、生态的整体与长远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体系。Bärnighausen教授指出,在实现人群健康的过程中,群医学是基础,它需要大家及时转变关注点,将健康照护从个体面向群体,从单方面的治疗疾病转变为全方位的健康照护,从只关注个体疾病到注意共病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而公共卫生则作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使得干预措施、照护方法的设计更能从人群的角度出发,以提升群众认知度、接受度和参与度,最终实现全社会观念的转化,人群健康的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Bärnighausen教授指出,“群医学”理念的提出影响十分深远,它是全社会对于医学观念的转变,不仅应该被纳入到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中,更应该被纳入到各行各业,以真正实现“健康入万学万策万行,万学万策万行务健康”。


供稿:国际处 《柳叶刀》(The Lancet)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