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院校”)主办的“协和燕京讲堂”正式在京启幕。首期聚焦“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主题,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许琪教授主持。

首期“协和燕京讲堂”正式启幕
吉训明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设立“协和燕京讲堂”,是院校贯彻国家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正快速重塑医学科技格局,是推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与医疗服务升级的关键力量。院校立足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定位,以“协和燕京讲堂”为纽带,促进科技成果共享与转化,构建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助力我国医学科技高质量发展。
多位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带来前沿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院士以《VR+AI:医学领域的新兴支撑技术》为题,介绍了虚拟数字人体的建设路径,指出医工交叉融合将推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长足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李洪林教授以《AI助力新药研发》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在新药研发链条中发挥颠覆性力量,呈现了AI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广阔前景。

上海科技大学沈定刚教授以《医疗AI智能体技术进展与未来展望》为题,提出未来医院将依赖覆盖诊断、治疗、管理全流程的智能体系统。

清华大学王笑楠教授以《大模型时代的AI赋能医学科学》为题,围绕“AI+医学科学”这一问题,从科研范式、算力平台、数据质量和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提出思考。

北京大学肖瑞平教授以《AI赋能新药研发》为题,分享了团队利用AI整合多源数据、挖掘疾病信号异常关键通路、发现潜在新靶点并推动创新药物立项转化的实践经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杨萌主任医师以《学科交叉驱动光声成像创新研究》为题,阐述了光声成像技术的突破是“医工结合、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的生动实践。

学术分享环节后,为进一步汇聚智慧,建立长期学术合作,共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院校正式聘请六位报告专家为“协和燕京学者”。


“协和燕京讲堂”作为院校最高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汇聚海内外顶尖学者,聚焦医学科技前沿,开展深度研讨与成果分享。未来,院校将以“协和燕京讲堂”为重要纽带,进一步整合国内外优质智力资源,凝聚创新合力,致力于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国家医学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协和智慧”与“协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赵沁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中泰信托主席、大成基金董事长吴庆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华,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副院校长、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党委副书记张勤,纪委书记王峥,副院校长杨涛、潘慧等,及院校各所院科技工作者共 200 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供稿:科技综合与督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