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抗“疫”有我 用行动去铭记

抗“疫”有我 用行动去铭记

 

认识作者

孙力超,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青年科学家”。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新星”。

 

1

 

“国有难,召必应”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宣布封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拉开帷幕。为了迅速应对疫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迅速组建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得知这一消息,我毫不犹豫报名请战,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作为一名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到一线用自己的所学贡献应有的力量是责任,更是义务”。2020年2月2日在院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病原所进行紧张又充实的防护培训为驰援武汉做最后冲刺。医院领导第一时间联系到我,问我是否有困难和顾虑,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没有顾虑,困难都能克服”。当我接到院校和医院帮我们准备的行囊时,我接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牵挂、一份领导的嘱托,一份组织的信任。2020年2月4日下午,我作为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先遣队员,在李青副院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迎接我们的铁路乘务员不断地对我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帮助武汉,我们已经消完毒了,这里有热水”。这些温暖使我充满了勇气和力量,面对未知的困难与挑战,我们的人民总是能够如此坚强团结和无所畏惧。

 

2

 

“一步一步丈量”

“方舱医院”是应对疫情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我非常荣幸能参与其中,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快速搭建完成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平台”,并于2020年2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临床检测,金奇所长带领我和动物所张晗同志负责第一次的取样工作。

从平台到接收样本点需要经过一条长150米的通道,三个方舱里的空气以下排风方式直排于此,接收样本意味着必须要从其中一个排风口下方穿过,是整个流程中暴露风险最高的环节之一。尽管已经做好了防护,但内心还是对病毒存有一丝忌惮,我们彼此检查对方防护是否防护到位,手里拿着酒精喷壶和沉甸甸的样本转运箱,缓慢前行。取样点位于方舱医院患者进出检查出入口,由于临床取样的不确定性,经常需要等待半小时左右才能接收到样本,但是临床检测不能耽误同时要尽量避免感染,因此整个过程不允许我们有半点松懈,防护服笨重不透气再加上取样过程高度紧张,一个来回下来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的衣服经常湿哒哒的,但是取样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和失败。

 

3

 

“开盖、关盖、离心”

为了提高临床样本检测效率,我将样本顺利转交给灭活组后就会准备进行核酸提取工作。由于核酸提取和接收样本一样需要三级防护,为了节省防护服,我尽量不喝水、少吃饭。核酸提取要求准确操作、避免污染,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在生物安全柜中小心翼翼的“开盖、加样、关盖、离心”,生怕前功尽弃影响最后检测结果,每天这样重复至少5个小时,样本多的时候还会再多几个小时,为了缓解疲劳在离心的30秒时间里我会靠在椅子上,将脖子尽量伸直放松,我叫它“30秒瘫”,很管用。“简单重复”换来的是上千份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在大家通力配合下,目前“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平台”大批量送检样本核酸提取质量接近100%,为最终的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2月15日下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第一批患者出舱,这给了我们检测队无比的信心和勇气,未来还有更多的未知,即使还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仍然坚信能够跟所有检测队员一起胜利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嘱托,“零感染、打胜仗、凯旋归”。

(孙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