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人社部发〔2025〕13号),授予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荣誉。
王琳医生
王琳,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援藏期间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
以专业为钥,破解高原诊疗困局
初到西藏,王琳发现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在当地误诊漏诊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堪忧。她深知建立规范体系刻不容缓。
她每周带领科室分析病例,系统讲解诊疗方案。针对缺乏精准诊断手段,她主导开展“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新项目,制定流程并严格培训考核全科医生。2023年4月,西藏首个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挂牌,开诊4个月便接诊患者上百人。她更牵头举办西藏首次帕金森病患者教育活动,并录制科普视频惠及不便出门的患者。
此外,王琳还将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技术带到高原,该技术在控制肌肉痉挛和疼痛方面疗效显著。她亲自示范药品调配与注射定位,4个月内治疗19位患者,涵盖多种病症。本地医生在她的指导下,已能独立完成注射操作。
帕金森患者向王琳医生(左二)赠送锦旗
以担当为帆,筑牢生命救治防线
“卒中救治,每一秒都在和死神赛跑”。接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时,王琳面对的是疫情后质量控制指标下滑的困境。她迅速加入多学科团队,逐份分析病例,梳理问题,连夜制定优化方案。之后,她坚持每天参加交班,每周组织质控会议,跟进时间窗内患者的溶栓治疗。2个月后成效显著,窗内溶栓率接近100%,关键指标稳定达标,质控数据显著回升并超越前期。
针对西藏罕见病诊治短板,她牵头多学科协作,实行“一人一策”。一位被罕见脑血管动静脉瘘折磨的患者因此得以迅速开展手术治疗,转危为安。患者特意送来锦旗,“情暖人心,医德高尚”八个字,道出了高原群众对援藏医生的深深敬意。
动静脉瘘患者向王琳医生(右二)赠送锦旗
以传承为桥,播撒医学火种
王琳认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比救治多少患者更重要。她与本地医生季士勇结成师徒,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季士勇医生熟练掌握了左旋多巴试验、帕金森病独立诊断及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师徒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建立临床队列,近4个月已纳入40例患者。
王琳医生(右)指导徒弟季士勇医生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一年援藏路,王琳用脚步丈量高原的医疗需求,用专业填补诊疗空白,用传承延续援藏初心。从帕金森病患者舒展的笑容,到卒中患者重新站起的身影,从本地医生日渐自信的眼神,到科室墙上越来越多的锦旗,她播下的每一粒健康种子,都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供稿:协和医院、张玲、潘慧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