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彭斌|第八批“组团式”援藏队员援藏事迹

前言: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人社部发〔2025〕13号),授予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荣誉。


彭斌医生

彭斌,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副院长。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援藏期间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医者仁心:为高原筑起卒中防治屏障

2021年4月起,两年半的高原岁月里,彭斌这位神经内科专家以“住院医”般的坚守,在雪域高原写下了一段关于生命与奉献的故事。

作为脑血管病专家,彭斌敏锐发现脑卒中是威胁高原群众的“隐形杀手”,具地域特点,且缺乏针对性指南。为践行“大病不出藏”,他于2021年8月接任卒中中心主任,打响“决胜60分钟”攻坚战。他牵头组建多学科团队,优化流程,力保患者黄金时间窗内获救。


彭斌医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管理查房


2022年4月,一名43岁女性突发卒中。绿色通道高效运转,45分钟内启动溶栓桥接取栓治疗。彭斌全程指挥,患者评分从14分降至1分,转危为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该中心重症卒中患者DNT≤60分钟的比例达49%。2023年1月,医院成功挂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彭斌深知西藏地广人稀,仅靠一家医院远远不够,又牵头成立了覆盖10余家成员单位的卒中中心联盟。通过远程会诊、学术讲座、科普宣教,卒中防治的网络一点点向基层延伸。


彭斌医生参加在拉萨市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西部行公益活动


薪火相传:让高原医疗扎下根

彭斌强调援藏重在“造血”,让本地专家掌握核心技术。2023年3月,他推动首批15名医护人员赴京进修。其中,手术室护士永拉姆在协和系统学习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及质量管理体系,返藏后不仅独立配合手术,更牵头建立了自治区首个达芬奇手术数据库,让手术室管理精度大幅提升。

同年9月,第二批9名医护人员赴协和医院进修。院内“师带徒”机制常态化,援藏专家手把手传授。如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本地医生已能独立开展多项曾只能依赖外援的技术,“本地专家挑大梁”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管理革新:用“协和经验”浇灌高原医苑

作为院长,彭斌深知医院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因此他把“协和标准”“协和经验”与西藏实际结合,牵头修订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章程》,健全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其中,最突出的是借鉴协和模式推行绩效考核改革,推出“门诊量与平均住院日专项绩效”:既看增长率,也兼顾不同科室的基础,既鼓励多接诊,也要求快康复。2022年,医院门诊量增长8.26%,平均住院日缩短8.43%,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运营效率明显优化。


生命相托:那些跨越山海的救援

面对一位凶险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波折。彭斌果断组建团队救治并“连线协和”,北京专家通过远程系统加入会诊。跨越3000多公里,两地医生协作,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此类“京藏联合救援”并非个例。2022年4月,彭斌院长推动开通“西藏-北京”远程病理会诊绿色通道,依托协和顶尖病理团队,为高原患者提供精准诊断。线上线下协作网的建立,显著提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救治急、危、重症的能力。


高原回响:把初心写在雪域大地上

“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援藏过程中彭斌始终将“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付诸行动。震撼于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他秉持医者仁心、管理者智慧与援藏者担当,把为西藏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视为“最光荣的使命”。


供稿:协和医院、张玲、潘慧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