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设 - 学部委员 - 全部学部委员 - 临床医学部
临床医学部

朱晓东

21931.jpg


朱晓东,1932年7月出生,心脏外科学家,籍贯河南开封。汉族,中国党员。


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胸科医院(阜外医院)任住院医生。1963年至1965年攻读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研究生。1974年及1980年分别在英国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脏外科。一直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和心脏外科的基础研究。研究项目包括血液动力学(心导管技术),心脏解剖学和生物工程学(心脏瓣膜与人工心脏研制)。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医科院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88年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93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2-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多年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牛心包生物心脏瓣膜,并于1976年在我国首次将此生物瓣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成功。随后,在心脏外科领域率先开展了的一些新技术。包括1983年第一例主动脉─左心房联合切口双瓣替换术;1985年,第一例主动脉行无缝金属环吻合术;1989年第一例婴儿出生后13天行假性共干根治术等。 为探索和解决高原地区开展心脏手术问题,1990年在世界屋脊3600米高原拉萨开展了我国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并获得成功。 在临床工作中亲自开展了心脏瓣膜外科、冠心病外科、大血管手术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等各个领域。先后出版了独家专著《心脏外科基础图解》和《心脏外科解剖学》。共同主编了《心脏外科指南》和《心脏外科学》。主译了《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发表了130余篇学术论文。自1972年开始主持心脏瓣膜的研究,连续承担国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的攻关项目,先后研制出BN型生物瓣和GK型机械瓣。1992年开始人工心脏的研究。朱晓东着眼于心血管外科专业的学术梯队建设,至今已培养硕士生,博士30名,博士后一名。朱晓东和其他老专家的领导下,阜外医院心脏外科于1990年被国家教委定位为我国首家心脏外科专业重点学科点。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