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设 - 学部委员 - 全部学部委员 - 临床医学部
临床医学部

刘丽笙

21941.jpg


刘丽笙,女,1928年3月出生,心血管病学家,籍贯河北宛平。汉族,中共党员。


195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工作(任副院长、内科主任、教授的职务);1980年赴美国参加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从事心血管病博士后研究。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高血压学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重点(AHA)高血压研究理事会国际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研究执行委员会共同主席;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现任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国际60余篇。共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40余名。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


她率先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组织编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中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一位学术带头人。1969年在首钢建立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人群防治点和登记,近30年来在20万人口中控制高血压使脑卒中与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50%,既保证了工人健康,也保证了生产及经济效益,成为全国示范单位.并与其后几组不同研究共同分析在国际上首先阐明了东方人血压与卒中尤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中国人舒张压下降3mmHg可减少卒中1/3。70年代初与雷海鹏教授等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发现葛根酮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80年代后期首先组织我国三个大规模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Chna)”、“卒中后降压治疗随访研究(PATS)”、”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双盲大规模临床试验(CCS-1)”,首次证明钙拮抗剂可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的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证明卒中后降压治疗可减少卒中再发率;近15,000例病人中证明急性心肌梗死后36小时内服用巯甲丙脯酸可降低死亡率,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纯种高血压动物模型培养基地。1989年在我国组建了中国高血压联盟(CHL),并成为世界高血压联盟(WHL)成员国,致力于改善中国人民心血管病健康,积极推动全国各地的群防群治工作。1997年,建立了中国高血压联盟网站。1995年开展WHO/WHL的“病人教育计划”(PEP)。1997年经过多年努力与德国MDC合作组建中德联合分子医学实验室。1999年认识到高血压与糖尿病、肾脏病、脑卒中当相关疾病的密切关系,组织召开“第一次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会议”(每年一次)(截至到2007年已成功举办了9届会议);“WHO/ISH学术会议”。1999年组织制订“199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2000年组织成立了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后应属地化管理,改成了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血压联盟研究所)。2002年组织成立了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启动IC-HEALTH 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健康研究项目;倡导“三P”(政府、企业/学术团体/组织)合作模式。2002年分别建立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后应属地化管理,改成了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液氮冷库和实验室。2005年组织修订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版。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太高血压会议”。2008年鉴于对高血压临床领域的杰出贡献特授予刘力生教授2008年欧洲高血压学会荣誉会员奖。2009年获得中国高血压联盟推举第一届中国高血压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颁发的“公共卫生预防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12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第24届科学年会上,被授予国际高血压学会罗伯特•蒂格斯泰特终身成就奖(ISH Robert Tigerstedt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2013年获得国家卫计委指导、健康报社主办的《生命之托•希望之诺——医药卫生界30年“生命之星”》。2013年入选由《医师报》社发起的《寻找“大医精神”》。2016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第28届科学年会上,被授予杰出贡献奖(ISH 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