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冠肺炎专题
新冠肺炎专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新冠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顺利通过科技部鉴定

2020年2月18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在京组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动物模型的鉴定会,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构建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分别进行了鉴定。

 

在鉴定会上,专家组听取了研究所秦川教授做的动物模型研制报告,查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研究所率先建立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 COVID-19 的疾病模型,丰富了对 COVID-19 病因学和病理学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感染与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药物和疫苗评价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关键支撑。

 

2020年1月22日,科技部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的第一批应急项目,研究所主持动物模型构建课题。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等院内外单位密切合作,攻关团队立即夜以继日的开展攻关,分别于1月29日和2月14日成功建立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突破了疫苗和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技术瓶颈。

 

目前,上述模型已经应用于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研究、应急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在科技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安排下,完成了5种成药的评价,正在进行6种疫苗和4种成药的动物实验评价。

 

动物模型是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模拟人类疾病的病因,使动物罹患人类疾病,在实验室内再现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研究工具。在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中,动物模型是阐明感染与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建有系统完善的传染病动物模型平台,主持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项目,建立了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动物模型100余种。在国内外SARS和MERS疫情期间,均率先建立了动物模型,应用于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此次疫情的元凶被初步锁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后,研究所便组建了攻关团队,根据前期的工作基础和经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病原易感动物资源库中筛选了潜在的易感动物,分别是 SARS 入侵人细胞的受体 –hACE2 转基因小鼠,以及曾成功用于SARS动物模型研制的恒河猴。

 

(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