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速递

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医学教育——医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分论坛召开

2024年4月20日下午,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医学教育——医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分论坛在京召开。分论坛以医学教育为大主题,围绕“中国医学教育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和“促进医学与社会科学及人文精神融合发展”两大模块开展深入研讨。

bae9608648ef42168e5e9bf701385266.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巴德年作题为《医学人文与医学真谛》的主旨报告,指出医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结合体,医学的核心在于追求真理(科学)、实践善行(人文)和创造美感(艺术),特别强调“让最好的学生学医,让最好的医学生成为最好的医生”的重要性。


7fefa4c1955d4fdc8c3dcd6aa778a2ee.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作题为《融合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 塑造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的主旨报告,指出医学人文关怀是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表现出的关爱和友善,是医学的应然和本然,呼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及教育体系建设,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72f37fc944cd4ad9b3d85471792b525b.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翟晓梅作题为《医学专业的伦理视域:医学教育的新挑战》的主旨报告,提出医学科学技术领域快速发展,不断提出新的伦理挑战。传统的伦理原则在新情境下需要重新解释和优先排序。医学伦理教育必须适应上述变化,以培养能够适应新兴科技挑战的医学专业人才。

76d594b68d904268ba8a4dd3c7cda273.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作题为《健康权在人权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主旨报告,强调人权是集合概念,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健康权和生命权在人权体系的集合中占据首位。“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法律实践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健康权的内涵。

0db889b6cbe44615998f9a015b356343.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在题为《经济学与医学教育》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医疗卫生服务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经济学与医学的结合为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改善公众健康行为,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26970fbe4e1e414b88ab2446d6547e35.png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全国应用伦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国豫作题为《数智时代医学与伦理教育的双向奔赴》的主旨报告,指出数智时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医学伦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重塑医学伦理教育,要将伦理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确保医学实践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不丧失其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

3b7644c96e3f4e289f8566baa0e6955a.png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张大庆围绕《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作主旨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多学科融合培养新一代医生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建制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进一步优化学科评估体系,推进跨学科研究合作和人才培养。

a856a2b5a93843b7a13aac2918f4e72f.png

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李红作题为《厚植人文精神,推动护理教育社会化》的主旨报告,指出现代社会,护理人文精神表现为人道主义的专业化护理行为,表现为对患者的全面关心和照护。构建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早进行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增强其人文体验。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翟晓梅、王晨光,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研究中心主任王锦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尹梅,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唐琳等专家学者在开篇引言环节积极交流发言。与会专家聚焦主题,深刻阐释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社会科学及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重点任务,既有宏观战略指导,又有具体对策建议,在场听众反响热烈。分论坛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在医学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医学教育应当跨越单一学科的界限,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具备全面视野、能够应对复杂健康问题、能够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第二,在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创新方面,传承医学人文精神既要重视历史传统,又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敢于创新。面对新兴科技的挑战,医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师资培养也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在医学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方面,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同时,医学教育也应当承担起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这一重担,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7a955abdf9aa4bfd83a35e462b30c7b4.png

“医学教育——医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分论坛会场

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姚建红,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翟海魂主持,全国知名高校相关领导专家等80余人参加论坛。

供稿:马院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