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上午8点,协和壹号礼堂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贵州医科大学2022级“协和班”的31名学生满怀憧憬与热爱,在壹号礼堂参加“协和班”开班典礼暨春季“开学第一课”,正式开启贵医“协和班”的协和学习之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副处长夏韶华;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党委副书记、校长罗鹏,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海洋,副校长曾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勤,副院校长王健伟;两校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
仪式开场,全场人员一同观看院校《尊科学济人道》短片,共同回顾协和百年历史,体悟协和精神传承。
王辰校长在开班典礼上致辞,并为贵医“协和班”讲授春季“开学第一课”。他从“关于协和”“关于贵医”“关于宗恩”“关于医学”“关于卫生”“关于健康”六个方面,介绍了协和百年发展历程及学校创建的立意与宗旨,回顾了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渊源,讲述了创立“协和班”初衷和意义,与同学们畅谈对“医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临床医学”“群医学”“促防诊控治康”“卫生的三大影响因素”“健康的四大内涵”等医学理念的理解和感悟。
王辰表示,贵州医科大学有很好的医学历史积淀与传统,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有着血脉传承,两家是“血亲”。学校的校训由贵医创始人、协和医学院李宗恩教授提出,意义深远。其中“诚於己”就是要顺应自己的内心,秉持初心,真诚、诚实、善良;“忠于群”就是对他人、民众、国家民族以至人类要怀利他心、忠诚心、奉献心;“敬往思来”就是要尊重过去,秉承先贤精神,认真学习、思考并把握好未来。
王辰认为,医学按照关注点与着力点的不同可作两类划分:一类是聚焦于个体健康问题的临床医学;另一类是着眼和着力于实现群体乃至人类健康效益最大化的群医学。两类医学均包括“促防诊控治康”内容。医学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医学不仅承载着个人、病人的健康,更应该对群体健康和人群、人类的长远健康给予关注。医学界应当形成一种新的观念,继而转化成新的行动——关注和追求群体的健康,即一个种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医学应该融合、运用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基于现实可及的卫生资源条件,统筹个体卫生行为与群体卫生行动,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医学正在实现从以疾病为原点到以健康为原点的转型。健康是医学及卫生的目标与结果,人类的所有学科、行业、政策均应服务于健康这一人类的终极福祉。
王辰表示,“悲悯,专注,自省”是协和医学院的校风。“悲悯”是成为救苦大医的出发点,“专注”是行医者心无旁骛的态度,“自省”是在从事医学这一对不容错性要求至高的工作中避免失误的保障机制。个人、人类的终极福祉是健康和生命。学医者既要帮助每一个具体的患者,又要担负起维护民众、人类健康的职责。希望同学们着眼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真正领悟协和精神的真谛,培养好人格、学格、体格,成就良医,以所学所能造福于贵州和全国人民。
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在致辞中回顾了两校办学发展史及合作以来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协和医学院百年奋斗历程,不仅是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的生动写照,更承载着建设健康民族、健康国家的执着追求。贵州医科大学也始终秉承协和办学传统,保持协和严谨治学的作风,立志将协和精神扎根在贵州大地。贵医将一如既往珍惜宝贵的对口帮扶机会,在协和医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坚持“高进、优教、严出”的要求,秉承“尊科学济人道”的协和校训及“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贵医校训,办好“协和班”,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奋力谱写“百年贵医”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他对“协和班”学子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嘱托,传承协和基因、弘扬贵医精神,倍加珍惜“协和班”这个优质的学习平台,饮水思源、感恩奋进,精勤不倦、只争朝夕,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不辜负“贵医人”“协和人”这一双重身份。
张勤副书记主持仪式
仪式中,贵州医科大学校长罗鹏为“协和班”班主任杨俊涛研究员颁发聘书
教育部教育司夏韶华副处长致辞。他表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医学院校是医学科技第一生产力,卫生人才第一资源,医疗技术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育部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作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援高校,希望协和医学院以支持贵州医科大学举办“协和班”为切入口,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促使院系、学科、专业、教师、学生之间的深度合作,开展更多更深更透的对口支援。希望贵州医科大学立足于贵州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贵州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对医药人才的需求,以协和医学院对口支援为契机,用足用好教育部各项对口支援政策,加快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贵州乃至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贵州注入强劲的人才力量。
杨俊涛研究员代表教师发言,希望同学们坦诚、热诚、真诚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和人生的宽度,好学力行,造就良医。
协和班”2022级学生代表赵杨发言,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协和人”“贵医人”,必将承继协和基因,传承协和传统,做一粒努力向上的协和“好种子”,潜心钻研求上进,勇攀医技最高峰,用扎实的医学知识、技能守护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自2019年,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联合开办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创新班——“协和班”,对口支援贵州医科大学,推动贵医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将“输血工程”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工程”。
供稿:规划发展处 新闻中心
图片:贵州医科大学
编辑:戴申倩